大家觉得中小学的同学,每天需要进行多少时间的体育锻炼才合适呢?近日,自治区教育厅发布了一则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》的通知,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开足、开齐体育课,明确落实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,并严禁以“拖堂”等形式随意挤占同学们的体育课时。那现在孩子们每天的体育课开展得如何?
这天上午9点半,在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操场上,同学们玩起踢足球、打篮球、敲同心鼓等活动,大家都在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。
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生 李金信:“我们每天都有体育课,体育课有篮球、足球、跳绳等运动,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篮球。”
市第一实验小学体育老师 李智深:“我们每天上午开展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,严格执行课间休息15分钟制度,同学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,强度低、适合短时间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,丰富课间‘微运动’;下雨天还可以做一些室内操、瑜伽拉伸等活动,确保同学们每天能拥有不低于2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。”
而在市第六中学的足球场上,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踢足球,通过合理分配课时、丰富教学方式及明确教学项目,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。为了让体育课程更加具备学段衔接性、趣味性、竞技性和实效性,市第六中学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入手,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,每天坚持开设1节体育课,并通过聚焦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,不断完善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技能+专项运动技能”等教学内容。
市第六中学副校长 严樱伟:“我们学校是足球特色学校,亮点就是足球技能的教学,以及足球联赛贯穿整个学段的教学。我们现在初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体育中考项目,包括实心球、跳绳、长跑等项目。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的指导,合理安排同学们每天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,进一步加强同学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实践练习,切实提高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。”
目前,我市各中小学不仅将“三大球”至少一项纳入必修体育课,还因地制宜不定期开展各项体育项目赛事,有条件的学校还会根据学校特色,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,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。
市教育局体育专干 陈以佳:“为了给同学创造更好的体育活动环境,近年来,我市中小学通过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、器材、设施建设,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天台、走廊、架空层等校内的空间,去打造‘迷你运动场’,进一步拓展了学校体育活动空间。通过我市8所区级体育特色示范校,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,带动其他中小学发展三大球、田径和传统项目,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及课外体育锻炼、体质健康测试等活动,培养同学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。”